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英、法等之后世界上又一个自行研制原子弹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的国家。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让历史永久地记住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英、法等之后世界上又一个自行研制原子弹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的国家。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让历史永久地记住了那一刻。半个世纪来,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从原子弹、氢弹到“天宫”“蛟龙”,从“东方红一号”到“悟空”“墨子”,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性提高,我国科研事业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了开拓性进展、全局性提升。而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发亿万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拼搏。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新华社

1958年,我从苏联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毕业,获得斯大林金质奖章,时年29岁。同年,我即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世界。同年10月13日,在中科院座谈会上,钱学森、赵九章等著名科学家建议,我国也要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次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中科院在6月份召开的“大跃进”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放重型卫星,向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同年10月,一个以人造卫星和火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机构在中国科学院秘密成立,代号为“581”小组,意为58年第一号重大任务。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

但1959年1月21日,因国家经济困难,卫星研制工作暂停,集中力量先研制探空火箭,由钱学森负责。当时,我们对此还不是很理解,但今天看来,就觉得这个决策无比英明。因为火箭是卫星的基础,火箭技术不过关,导弹、卫星根本就无法上天。

1964年6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赵九章赴西北基地参观,感觉火箭技术比较成熟,卫星工程可以提上日程。同年12月,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国家尽快制订卫星发射计划。钱学森也提出类似建议。

周总理看后,非常赞同。1965年1月,赵九章等写成建议报告,经中央批准,我国人造卫星工作正式上马,代号为“651任务”,并成立了“651”卫星设计院,赵九章任院长。

正当卫星研制顺利进行之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赵九章被打倒,随后不堪受辱自尽。中科院的卫星研制队伍就此瘫痪。

四大技术目标:“上、抓、听、看”

到了1967年,周总理和聂元帅紧急抽调钱学森来组建卫星研制队伍。钱学森从已经非常成熟的研制火箭的团队中抽调了一部分人,又加上中科院的部分同志,组建成了一个新团队,我是那一年被钱学森抽调到卫星这边,主要负责总体部技术统筹。

首先,我们要摸清家底,发现情况很糟。卫星发射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由于“文革”,全部工作陷于混乱。有的部门已经按期完成任务,有的尚未开始。怎么办?我们只好调整目标,简化任务,突出重点,保障完成。

首先要把卫星送上天,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第一,要能送上天,这主要是火箭的功力。只要火箭技术过关,把卫星送上去即可。这即为“上得去”。

第二,卫星上天后,必须要能与地面站互动,既能向地面站发送信号,也能接收信号,也就是说,卫星在天上是一个活体,而不是一个铁疙瘩。这就是“抓得住”。

除此以外,我们还确定了“听得见”“看得着”的目标。如果中国发射了一颗卫星,既看不见,也听不见,那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于是,我们就在“看”和“听”上下功夫。“看得见”实际上是在卫星周围加了一个“闪光体围裙”,当脱离火箭时,“围裙”也随之脱落,闪闪发光。

“听得见”怎么实现?卫星在与地面站联系时,会发回来断断续续的音频信号。我们要加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最后一致商定,《东方红》乐曲就是当时红色中国的代表。于是,就把乐曲《东方红》送了8节上去。卫星往回发信号时,掐了两段,一段发信号,一段发“《东方红》乐曲”。

这时,又碰到一个技术难题。当时国内的收音机功能都比较差,接收不到。我们就和中央广播电台合作,让他们利用大功率接收器先行接收,再转播给老百姓,同时也向海外声明,这是卫星发回的信号,如果有好的接收器,可以自行接收,频率是20.009兆周。我们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

文章来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hngcxyxb.cn/qikandaodu/2021/0310/635.html



上一篇:中国深井超深井钻采工程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下一篇:首份代餐粉行业白皮书发布乳品企业纷纷布局代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